• 今天是: 2025年1月10日 星期五
  1. 首页
  2. 政府信息公开
  3. 法定主动公开
  4. 政策解读
  5. 正文

《陕西省推进医疗保障基金使用常态化监管实施方案》政策解读

来源:陕西省医保局日期:2023-11-17 15:37 访问次数: 字号:[ ]

近日,经省政府同意,省医保局、省公安厅、省财政厅等8部门联合印发《陕西省推进医疗保障基金使用常态化监管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对我省基金监管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现对有关内容解读如下:

一、《实施方案》出台背景

医保基金是人民群众的“看病钱”“救命钱”,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医保基金安全问题,全面推进医保基金监管工作,强化依法监管,扎牢制度笼子,经过几年监管工作实践,逐步形成了一套成熟的、管用的监管制度机制。当前监管工作形势来看,尽管“明目张胆”骗保行为得到遏制,但违法违规使用医保基金行为仍然普发频发,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为常抓不懈推进医保基金监管工作,促进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2023年5月27日,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加强医疗保障基金使用常态化监管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23〕17号)(以下简称《实施意见》),严监管、出重拳,织牢织密医保基金监管网,进一步推进医保基金监管工作走深走实。

省委省政府对医保基金监管工作高度重视,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多次指示批示要做好基金监管,维护基金安全。《实施意见》出台后,我局积极会同省公安厅、财政厅、卫健委等七部门,结合我省实际,研究制定了《陕西省推进医疗保障基金使用常态化监管实施方案》,从做实常态化监管举措、落实常态化监管职责、健全常态化监管机制等方面推进全省基金监管制度有效实施。《实施方案》经省政府同意由八部门联合印发实施。

二、《实施方案》的主要内容

(一)明确常态化监管的五项具体举措,推动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基金监管体系。一是常态化开展飞行检查。省医保局联合多部门,每年组织开展覆盖各统筹区的飞行检查。二是常态化开展专项整治。加强跨部门联动,开展年度专项整治,强化综合监管。三是常态化开展日常监管。医保经办机构对定点医药机构开展全覆盖核查,对医保费用开展全费用审核,医保行政部门对举报线索、数据指标异常的定点医药机构进行现场核查。四是常态化开展智能监控。对医保基金使用行为开展实时动态跟踪,常态化开展医保数据筛查分析。五是常态化开展社会监督。对举报线索严格核查处理,落实举报奖励制度,开展宣传和案例曝光,有效推进社会监督。

(二)明确常态化监管职责分工,全面压实各方责任。一是明确医保行政部门的监管责任。包括对医保经办机构医保协议签订、履行的监督,对定点医药机构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的医疗服务行为、医疗费用和参保人员医保基金使用情况等方面的监督,对公立医疗机构落实药品、耗材集采情况的监督二是医保经办机构审核检查责任。包括建立健全全流程内部管理制度提高日常审核能力,核查定点医药机构履行医保协议执行医保报销政策情况以及参保人员享受医保待遇情况,同时明确了协议管理和行政监管的衔接。三是定点医药机构自我管理主体责任。包括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开展自查自纠、规范医药服务管理等责任。四是行业部门主管责任。明确了卫生健康中医药管理市场监管药品监管公安部门的具体责任,聚部门合力,开展医药领域全流程监管。五是地方政府属地监管责任。明确地方政府要对常态化监管工作负领导责任,加强监管能力建设,保障常态化监管工作有效开展。

(三)明确五项常态化监管机制。为有效提升常态化监管工作效能,推进各项监管举措有效落实,明确了五项常态化监管机制。一是常态化监管制度机制。完善以上查下、交叉检查、抽查复查、倒查追责等制度机制,压实监管责任。二是部门间协同监管机制。完善联查联办、追责问责和“行、纪、刑”衔接等机制,开展联合惩戒。三是信用管理制度。通过信用承诺、信用评价结果运用等制度,推进行业自律。四是异地就医跨区域监管工作机制。完善跨区域联合检查、异地协查、线索移送、协同处理等制度机制,强化异地就医欺诈骗保核查。五是重大事项处置机制。完善基金重大事项和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制度,防范重大风险隐患。

三、《实施方案》的主要特点

(一)坚持系统思维,全面构建基金监管体系。《实施方案》将五年来基金监管的实践经验总结为“三个结合”:

一是点线面相结合。通过飞行检查、专项整治、日常监管三项检查制度有机结合、相辅相成,以点线面结合方式,做到检查一个领域、查透一个领域、规范一个领域。飞行检查侧重于点,分领域开展穿透式检查,分析问题,形成该领域的检查办法。专项整治侧重于线,利用飞行检查形成的检查办法,对定点医药机构进行排查整治,促进该领域全面规范。日常监管侧重于面,全面总结形成该领域检查事项清单、检查指南等,提升日常监管的专业化、规范化水平。

二是现场和非现场相结合。医保基金监管对象多、难度大,监管力量相对不足,现场检查难以及时有效发现违规问题,也难以广泛覆盖医保监管对象。依托医保大数据平台,通过常态化开展智能监管和数据筛查、建立反欺诈模型等非现场检查方式,是破解监管痛点难点问题的重要举措。通过智能监控的推广应用,可以实现医院前端提醒、经办端事中审核、行政端事后监管的全流程防控。大数据筛查作为开展事后监管的方式,既能精准确定违规问题,也可指导定点医药机构及时整改。开展非现场检查方式,能够进一步提升医保基金监管工作效能。

三是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相结合。医保基金监管需要社会的广泛参与,省医保局始终致力于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基金监管氛围,畅通举报投诉渠道,开展典型案例曝光,完善举报奖励制度。今年,省医保局联合省财政厅发文,修订了举报奖励制度,将举报奖励资金从最低200元最高5万元提高至最低500元、最高20万元。省医保局公开曝光了3批14例违规使用医保基金典型案例,有效推进社会监督。

(二)全面压实各方责任,形成监管合力。明确了医保基金使用各个环节的监管责任,包括医保行政监管责任、医保经办机构审核检查责任、定点医药机构医保基金使用自我管理主体责任、行业部门主管责任、地方政府属地监管责任。厘清了医保基金使用和监管各方的职责边界,确保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充分发挥各方职能优势,推动形成齐抓共管的综合治理格局。

一是厘清医保部门内部职责划分。医保部门开展医保基金监管采取协议管理(由医保经办机构负责)和行政监管(由医保行政部门负责)两种方式,两者相辅相成,又各有侧重点,协议管理重在日常监管,主要是规范审核结算、加强经办核查、完善履约考核,督促定点机构履行协议。行政监管重在监督震慑,主要是开展飞行检查、专项检查、线索核查,对违规行为开展行政处罚。为推进行政监管,明确医保行政部门可以委托医保基金监管专职机构开展行政检查。

二是进一步强调定点医药机构自我管理主体责任。定点医药机构是使用医保基金的主体,行业自律是基金监管的方式之一,《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条例》第十四至十六条,详细规定了定点医药机构的责任,《实施方案》中进一步强调定点医药机构自我管理主体责任,有利于定点医药机构增强自律意识,加强内部管理。

三是明确行业部门主管责任。结合部门职责,明确了各主管部门责任。卫生健康部门和中医药管理部门要聚焦过度诊疗等行为,持续加强医疗机构监管,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强化医务人员职业操守和职业道德教育。市场监管部门要加强医药服务价格监督检查,严厉查处不明码标价、不执行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价格欺诈等各类违法违规行为。药品监管部门要聚焦药品流通环节,打击非法收购和销售利用医保骗保购买的药品等违法违规行为。公安部门要依法查处打击欺诈骗保犯罪行为,对移送的涉嫌犯罪案件及时开展侦查。

(三)纠建并举,着眼长效机制建设。明确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协同监管机制、信用管理机制、异地就医跨区域监管机制、重大事项处置机制等五项机制,有效破解常态化监管的落实难题。

一是解决不愿、不会、不敢监管的难题。实践中,由于受各种情况的制约,属地医保部门监管难以有效开展,检查松、处理轻的问题不同程度存在。采取以上查下、交叉检查,破解人情监管,抽查复查、倒查追责,有利于压实监管责任,分类处置,推进依约依规依法处理,纠治医保基金使用问题。

二是解决异地监管漏洞、打击力度不足的难题。实践中,面对诊疗服务行为的专业性、欺诈骗保行为的复杂性,需要跨区域和多部门齐抓共管、协同联动。跨区域监管堵塞异地就医的监管漏洞,多部门联动有利于形成联合惩戒的高压态势。其中多部门联动,主要开展线索的核查、案件的联办、综合开展“行、纪、刑”处理,达到震慑效果。

三是解决监管对象自律不强的问题。建立全省医保监管领域信用管理制度,将信用评级与评价对象的医保权益等挂钩,开展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有利于促进监管对象开展自律建设,促进行业规范和自我约束。

相关文件:关于印发《陕西省推进医疗保障基金使用常态化监管实施方案》的通知

[ 打印 ] [ 关闭 ] [ 我要纠错 ]

微信矩阵

Baidu
map